圖說:“創業創新”正在轉化成東營注冊公司經濟發展的新模式、新業態、新亮點。
猶一對動力強勁的“雙發引擎”,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正在給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東營注冊公司,帶來不竭的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。“互聯網+”、創客營、草根創新、眾創空間……一年來,層出不窮的網絡新詞不再一時興起,實實在在轉化成東營注冊公司經濟發展的新模式、新業態、新亮點。
“嵌入式”眾創空間獨具特色
“大眾創新、萬眾創業”進行時,眾創空間里最熱鬧。不同于北京的“中關村”,深圳的“草根潮”,東營注冊公司的“眾創空間”獨樹一幟“嵌入式”。走進張江,不見動輒萬平米的“創新大街”,但是一條地鐵線串珍珠般,串起的眾創空間總面積卻不輸他人。深入每一個眾創空間發現,它們都不約而同“鑲嵌”在龍頭企業或者外企研發中心、高校科研院所周邊。
2015年,僅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新增眾創空間120余個,新增眾創總面積12萬平米,形成了大院大所+創客、央企總部+創客、投資機構+創客和產業基地+創客等嵌入式、專業化創客空間模式。與此同時,一批新品牌眾創空間脫穎而出。它們不再只是租工位、收房租的“二房東”,而是自帶“賺錢能力”的“創業家”,能給入駐空間的創業者帶來第一筆訂單。
以“創客加”為例,它不同于傳統創新創業服務器,而是通過建設線上虛擬和線下實體相結合的新型創客基地,提供低成本、低門檻的線上線下創業公共服務。更有吸引力的是,“創客加”憑借平臺優勢為大企業提供創新外包服務,然后以訂單的形式發包給入駐眾創空間的創業者,幫助創業者實實在在賺得“第一桶金”。
目前,“創客加”已建立了7個眾創基地,每個基地面積約1000至2000平米,已經建成基地的出租率超過90%。到今年底,其創客空間還將多增至20個,總面積將達到4萬平米。
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
在硅谷,每年新誕生企業13000家左右,淘汰企業10000家左右,面對巨大的創業“死亡谷”,創新者依然趨之若鶩。因為,“硅谷”創業實在太便利了,只需一個好點子,即使“兩眼一抹黑”,各種資源也能找上門。而且,來硅谷的創業人不僅是外地人,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外國人。
為了給創業者創造硅谷式的創新創業環境,東營注冊公司正在更大范圍、更高層次、更深程度推進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。特別是,楊浦區等一批國家“雙創”示范基地成功獲批,450多家眾創空間呈現主體多元化、模式多樣化發展,綜合服務能級持續提升,東營注冊公司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活力被充分激發。
為了吸引更多創新創業人才,筑造創新人才高地,“科創22條”頒布以來,市組織部、人社局、市公安局等開展了大量工作,積極推動人才政策落地實施。目前,多層次創新型人才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建立,人才培養、流動和評價機制日益完善。特別是,針對創業人才、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、風險投資管理運營人才、企業高級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、企業家等5類人才,強化了市場評價導向,根據人才業績和貢獻,分別給予居住證積分、居轉戶和直接落戶政策優惠。